氨氮超标是水污染控制中常见的问题,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:
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不当:
供气量不足或硝化菌数量不足:硝化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,如果曝气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运行中供气量不足,会导致硝化反应受阻,氨氮无法有效转化为硝酸盐。
设施规模与处理能力不匹配:设计的处理设施规模过小,或者实际处理负荷超过了设计负荷,使得系统无法有效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。
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不当:水力停留时间过短,不足以完成氨氮的完全硝化,导致氨氮去除效率低下。
营养失衡:BOD5/TKN(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的比值)过高,说明碳源相对于氮源过多,不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,从而影响氨氮的转化。
操作与维护问题:
内回流控制不当:内回流比率过小,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,可能导致反硝化作用,增加氨氮浓度;回流泵故障也可能导致氨氮控制不稳定。
有机物冲击:短时间内大量有机物进入系统,会消耗大量溶解氧,抑制硝化菌的活性,从而引起氨氮升高。
pH值控制不当:硝化菌适宜的pH范围一般在7.5-8.5,pH过低会抑制硝化作用,导致氨氮去除效率下降。
环境因素影响:
温度:低温环境下,硝化细菌的活性大幅降低,特别是在冬季,污水处理效率会明显下降,氨氮去除困难。
碱度不足:硝化反应会消耗碱度,如果系统中碱度补充不足,pH值会下降,影响硝化过程。
系统故障与外部干扰:
设备故障:曝气设备损坏或堵塞,导致曝气不均或供氧不足。
有*物质:某些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、有机*物等,这些物质会抑制或杀死硝化菌,影响氨氮的正常去除。
针对上述原因,优化工艺设计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、及时维护设备、合理控制操作参数(如pH值、溶解氧、回流比等),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,是控制氨氮超标的关键。同时,针对特定的工业废水特性,可能还需要采取预处理措施,如化学沉淀、物理过滤等,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担。